井冈山康辉国际旅行社



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

2020-09-16 kanghui 1307

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政治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以来,课题组对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了多年的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对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初步的对策。

一、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

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在已经开发了茨坪、龙潭、黄洋界、主峰、茅坪、龙市、笔架山、桐木岭、湘洲、仙口及鹅岭等11个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从总体上看,其保护与开发现状是令人满意的。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围绕“一号工程”, 精心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2005年9月29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建设项目在井冈山茨坪开工奠基。井冈山“一号工程”建设,是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建设为核心,以11个革命旧居旧址保护维修为辅的大型改扩建工程。工程建设主要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建设和馆内陈列布展,茨坪、大井毛泽东旧居、小井红军医院、黄洋界哨口和三湾旧址群等11处旧居旧址的维修改造.工程按照“统一考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井冈山革命纪念地的宣传教育设施,提高展示水平。“一号工程”项目对于进一步挖掘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和巩固宣传文化阵地,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 黄颖。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井冈山“一号工程”建设项目莫基[N] . 江西日报,2005-09-30 (A1) .

目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已经落成,新馆采用了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陈展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井冈山斗争的历史面貌。对井冈山革命旧居旧址的改造,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原则的同时,整治旧居旧址周边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再现革命斗争年代的历史风貌,为红色旅游增添新的内涵,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

为配合井冈山“一号工程”的顺利实施,整合旅游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从2005年4月开始,井冈山市行政中心“分步实施”, 陆续搬到25公里外的厦坪。位于茨坪红军路10号的井冈山市委市政府行政大楼则进行整体拍卖用于宾馆业。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4年,井冈山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3万人次,而茨坪的常住人口有1万人。市政府搬到厦坪后,大大减轻了人为因素对茨坪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井冈山现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达到100多处,其中有21处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近年来,井冈山当地政府适时提出了“展示井冈特色,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发展思路,将红、绿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重新组合,精心设计了“寻根之旅”“缅怀之旅”“会师之旅”“党建之旅”等10多条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了以吃一顿红军餐、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唱一首红军歌、扫一次红军烈士墓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工程,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井冈山还策划举办了“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中国红歌会”“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博览会”“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文化节”“永远的激情-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确定了井冈山在全国红色旅游中的龙头地位和标杆作用。① 

① 傅爱华,王文。著名专家学者将齐聚井冈山共谋红色旅游发展[EB/OL] . 中国江西网,http: //www.jxcn.cn/525/2006-8-1/30061@243277.html, 2006-08-01.

(二)理顺管理体制,彰显红色景区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井冈山市还借发展红色旅游的大好机会,理顺了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好了“蛋黄”“蛋清”和“蛋壳”的关系。和许多红色景区一样,井冈山红色旅游业发展一度存在着严重的体制障碍,有人把井冈山原来的管理体制形象地比喻为“蛋黄”“蛋清”和“蛋壳”的关系-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归省林业厅管,井冈山垦殖集团隶属于省农垦厅,加上井冈山市委市政府,山上一共有三个“婆婆”, 管理职能既交叉又分割。近几年来,井冈山市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逐渐理顺了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和垦区集团一律下放给地方管理,变成井冈山市的职能部门,掌管红色资源的井冈山博物馆,也成为正科级单位,由井冈山市直接管理,省文化厅只做业务上的指导。为统一红色资源的经营,井冈山成立了门票局,收人的18%归博物馆,39%归市财政,5%用于红色旅游的促销活动,其余归井冈山市旅游股份公司所有。形成了管理集中,职责明确,利益共享的管理体制。

井冈山市的做法理顺了经营管理的权限,使得红色旅游企业彰显生机活力,让市场把企业做大做强,从根本上解决了利益的冲突问题,促进红色景区各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三)发展“红色产业”, 助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井冈山当地政府在保护与开发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时,还充分利用全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红色产业”, 努力将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当地老百姓和一批有眼光的企业家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已经开发出具有井冈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一是“种植一盆花”, 即以“浸透了烈士鲜血”的井冈杜鹃为拳头产品,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二是“加工一根竹”,即积极实施“翠竹工程”、毛竹低改工程,加大科技含量,提高毛竹的附加值,开发毛泽东诗词竹匾、竹碟、竹垫、竹笔筒、竹凉席、竹须根雕、竹玩具等系列竹制产品;三是“唱响一支歌”, 即充分挖掘《红米饭、南瓜汤》《请茶歌》等红色经典歌谣的内涵,让游客在歌声中品尝富有文化气息的“红军套餐”, 使红米饭、南瓜汤成为终生难忘的井冈山体验。同时,不断拉长红色食品产业链,推出了红米酒、南瓜酒、红米巴、南瓜子、井冈茶等系列特色产品。毛竹、杜鹃、红米、南瓜。·这些革命战争年代倍受红军喜爱的“红色资源”已被打造成井冈特色品牌,成为老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迄今为止,井冈山已经具备以下三大优势:

1. 井冈山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品牌优势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这是一座不同于其他任何山的大山,是一座注定要影响中国命运的大山,是一座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独特价值的大山。井冈山迄今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旧址100多处。其中列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1处。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塔、八角楼、黄洋界、朱毛红军会师纪念馆、红军营房、红军医院、三湾改编树坪、龙源口大捷遗址······悠悠岁月,消磨不了几代中国人对井冈山的情结。关于井冈山的一首诗、一篇报道、一支歌、一幅图画、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筐土特产都能拨动许许多多中国人的情感心弦,引发他们到井冈山去看一看的冲动。巍巍五百里井冈,已和众多的革命遗址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成为对外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井冈山先后被团中央列为“首批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十佳基地”, 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被中央宣传部等六部委命名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井冈山不仅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理想的旅游避暑疗养胜地。五百里井冈百花争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苍满林海、飞瀑流泉,集雄、险、秀、奇、幽为一体,整个景区无污染,无噪音,森林覆盖率高达86%以上,堪称一个巨大无比的天然氧吧,生态环境极佳。1982年,井冈山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与 1998年分别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1年元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2007年井冈山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首批5A级风景旅游区。

2. 井冈山交通十分便利

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连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江西赣州市,西靠湖南炎陵县、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经过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尤其是近几年的重点建设,井冈山的交通已经非常便利。泰和至井冈山的泰井高速公路于2005年4月31日开通,东接赣粤高速公路,西连井冈山,始于吉安市泰和县南源垅,终于井冈山厦坪镇,途经泰和县、吉安县、井冈山市的10个乡、镇(场), 这条高速公路的开通,完善了江西公路网络布局,加快了构建井冈山旅游经济圈的速度。距茨坪80公里的井冈山机场自通航后,2004年开通了深圳、北京两条航线,2007年增开上海等地航班,使旅游路线变得越来越便利。特别是2007年6月28日,井冈山铁路的全线竣工运营,拉近了革命摇篮井冈山与外界的距离,铁路起自京九铁路吉安南站,经吉安县、水新县、泰和县,终于井冈山市厦坪镇,大大方便了各地游客前往井冈山观光旅游,极大地改善了井冈山革命老区的交通状况,对于推动“红色之旅、绿色之游”, 进一步开发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作用。

3. 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相整合的优势

如果说井冈山的“红色”资源是得天独厚,那么井冈山旅游的“绿色”资源则是秀丽迷人。井冈山的生态资源丰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堪称江南的绿色明珠。井冈山重峦叠嶂,大小山峰500座,秀丽雄奇,形态各异,有70多个景点,270多处景观景物。既有气势磅礴的瀑布、琳琅满目的溶洞、瑰丽璀璨的日出、蜚声中外的十里杜鹃长廊,又有享誉全球的黄洋界和八角楼,还有作为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井冈山主峰;登高可俯瞰云海,纵览飞云;涉险有奇峰突兀,怪石异崖;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峨眉之秀”于一身。

井冈山红色旅游还具有与“古色”资源相整合的优势。井冈山所在地吉安地区,古称庐陵,素有有“文章节义之邦”“庐陵文物照江天”的美誉。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吉安的西南地区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或游击区,中国工农红军曾经有过“九打吉安城”的历史。1930年2月,毛泽东在他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中写下“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名句。自唐宋至明清,吉安的科举进士多达2300多人,其中状元15人,绘就了“隔河两宰相,五里一状元”的历史画卷。吉安市有流芳千古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其中国家级20多处,省级30多处。有高唱《正气歌》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纪念馆;有让世界各国竞相尊为国宝的“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彩釉的诞生地-宋代吉州古窖遗址;有重写长江流域文明史的战国粮仓遗址和青铜王国-新干商代大墓@; 有距今近800年同榜考中一名状元四十名进士的江南四大书院之一-一白鹭洲书院遗址;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杨万里故乡-一吉水县黄桥塘村;有“江南第一墓”之称的三国东吴墓。这一切都给红色旅游资源与古色旅游资源的良好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证图标 认证图标 认证图标 认证图标 认证图标 认证图标 认证图标